火狐体育机柜机箱生产厂家产品型号齐全,价格实惠,可按需加工定制

产品型号齐全,价格实惠,可按需加工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

400 6889 566 18086533330

新闻中心

国家级徐州9个!

发布时间:2024-02-26 12:43:52作者: 火狐体育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夯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责任,加强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并且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以下简称“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

  经保护单位自查、各地检查评估并征求项目传承人群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审核等程序,有2981家保护单位评估合格;1家保护单位评估不合格,暂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申报资格,限期进行整改;3家保护单位履职尽责不力,解除其保护单位资格,重新认定保护单位;619家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门槛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认定3家此前空缺的保护单位;1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不予认定保护单位。

  邳州跑竹马是流传于邳州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始于明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邳州跑竹马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跑竹马,俗称“竹马舞”“竹马会”。表演者腰上挂着竹坯和纸糊成的马或麒麟,扮演历史人物并表演出各种阵势,是邳州传统的民间舞蹈。邳州跑竹马经过几代人的创造,先后加入了打击乐、唢呐、歌唱等伴奏形式,逐渐形成一个载歌载舞、气氛热烈的民间舞蹈,并在传承发展中出现不一样的风格的流派。

  柳琴戏是一种起源于徐州的地方戏曲,由弦子和扬琴伴奏,属于小调类戏剧,也称“小曲”或“柳琴小调”。柳琴戏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在下句腔尾音翻高七度或有帮和,腔调迷人,所以也叫“拉魂腔”。它的主要声腔为高腔、二六板等。

  它的特别大众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充足表现了流行地域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人文特征,承载着当地从古至今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信息,对当地的文史研究有着很好的辅正价值。作为流行区域的代表性剧种,徐州柳琴戏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观赏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徐州梆子主要流传于徐州市等地区,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徐州群众又称其为“大戏”。

  徐州梆子的演唱风格既具备北方戏曲刚硬有力的特点,又具备南方戏曲婉转柔和的韵味。徐州梆子剧目众多,传统剧目约六百余种,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也在两百种以上。这些剧目中以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政治军事斗争、表现英雄人物业绩的正剧、悲剧最为突出,习称的“四大征”、“四大铡”、“新老十八本”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徐州琴书,又名“苏北琴书”,旧称“丝弦”、“唱扬琴”等,主要流行于以徐州市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徐州琴书源于明代小曲。当时的徐州经济文化发达,是当时全国比较富庶的地方。每逢节日、农闲之时,人们自发聚在一起唱民歌、民谣、劳动号子等,逐渐丰富了徐州地区的小曲。徐州琴书以徐州方言演唱,乡土气息浓郁,既有南方曲艺的婉转灵秀,又有北方曲艺的粗犷激昂。

  徐州农业文明塑造了徐州琴书,徐州琴书是徐州农业文明的重要精神标志。徐州琴书从起源、繁衍,到发展,数百年来繁衍不息,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了徐州的历史、习俗、民生状况和民间故事,具备极其重大的文化价值。

  徐州剪纸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传统的民俗工艺品,广泛分布与邳州、新沂、沛县等地,也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乡土艺术。它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形式,是徐州汉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汉文化影响下,其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其物象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剪,自然而然地带出徐州地区汉文化的艺术“古拙”外貌,保持了原生艺术纯正的品格。这就区别与别的地方剪纸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徐州剪纸的艺术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即南派剪纸和北派剪纸。南派剪纸风格多精致细腻, 惟妙惟肖, 更多的代表着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雅致内敛, 因而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而北派剪纸在风格上则不比南派剪纸这般精细, 作品多显粗犷、质朴的气质, 不注重细枝末梢的东西, 更多的是用于表意, 是自我精神向现实的倾斜。也正因如此, 北派的剪纸才更受大多民众的喜爱。‍

  徐州香包历史最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千年来一代代传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对徐州香包进行不断地传承发展,形成徐州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特色民俗艺术之一。

  徐州香包体现了浓郁的本地民俗文化。与驱毒活动相关,徐州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端午节正日,早晨起来在门旁插上艾条,在手腕上系五彩线绳,于胸前挂一个香包等,可见,徐州香包不仅在实用层面上有防治小病小灾的功能,更是化成了一种能驱毒辟邪的文化功能深深影响着徐州人民;作为馈赠之礼,徐州香包最为普遍的用法就是作为礼品;作为定情信物,情人之间互赠香包更是充满了浓浓爱意,一针一线都蕴含了无限柔情。

  邳州纸塑狮子头历史悠远长久,据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该项目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邳州纸塑狮子头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地方特色和民间工艺特色。纸塑狮子头造型夸张,形象活泼,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用色,借鉴了传统木版年画;其描绘,仿拟了戏剧花脸脸谱;其风格,不同于南方狮头面具的文秀细腻,彰显着北方塑艺的粗犷豪放且兼具诙谐幽默,具有极高艺术研究价值。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伏羊”在徐州地区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徐州是烹饪鼻祖彭祖的故里。相传彭祖时代,徐州便有了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肉菜肴中烹饪技艺的见证。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得以实现,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徐州地区,人们向来有吃伏羊的习俗。每年入伏当天,无论是小巷中的羊肉馆,还自家餐桌上,羊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相关标签: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